有些养猪场耗用巨资购买了养猪设备,使用后却没有将养猪设备的价值发挥出来,效益也没有预期的理想,是怎么回事呢?
我们通过4个方面来分析:
原因一:过度追求养殖规模,没有做通盘考虑
1、猪场建设要以经济效益为主心骨,要根据猪场现状,将有限的资金进行精准投入。
2、符合生物安全,做好疾病预防。不仅仅要做好外部疾病传入猪场内部,也要做好猪场内部的疾病传出到外部,内部的疾病还要有效控制传播。
3、对规模的追求要适当,在同等管理水平下,规模越大,管理难度也会变大,发病率就会越高。
原因二:选址要合理
1、要远离居民
猪场排除的粪污对人们日常的生活有一定的影响,会造成空气和噪声的污染,引发居民的不满情绪,还要避免人员繁杂夹带的不安全因素。
2、要远离交通要道
道路上车辆繁多,在车鸣笛的时候易造成猪群的惊慌,道路上还会有运猪或者其他动物的情况,亦或者是粪污运输的车辆,容易给疾病的传播提供媒介。
3、要远离屠宰场或者其他养殖场
距离屠宰场或者其他养殖场过近,疾病传播复杂,空气的传播、蚊虫等传播,距离近就很容易引发疾病不同途径的传播。
原因三、猪场的布局
1、很多猪场建设没有逻辑性,想怎么建设就怎么建设,不管什么阶段的猪群,都在一个猪舍饲养,给猪群埋下安全隐患。
① 猪群在产房、保育以及育肥阶段要尽量做到全进全出,配种舍、怀孕舍、保育舍、生长舍、育肥舍要从上风方向向下风方向排列。一般情况下建议一栋猪舍建议不要**过500头,小群饲养,以便降低发病率。
②猪栏规格和数量要对应,产房两栏对应保育一栏,保育与育肥栏一一对应;制定生产指标、生产流程化,然后再设计猪舍及猪栏。
2、猪场划分区域饲养,划分为种猪和产房为一个区域,保育是一个区域,育肥是一个区域。
猪场外围设置围墙,圈定猪场范围,避免猪场人员随意进出猪场,猪场内还要设立消毒池,防止细菌疾病的传播扩撒。对外能防止闲杂人等及**动物随意进出猪场,避免不明疾病的传播。
四、猪舍规模要在可控范围
正常情况下,一栋猪舍饲养猪的数量越多,在疾病传播的情况下,发病率越高。当然猪舍内部环境控制很好的情况下除外,每栋猪舍内不建议**过500头猪。
随后期育肥猪的增长,育肥猪在100千克以上时其所占面积也需要得到相应的增加。
总体来说,猪舍内每个单元的饲养密度要控制,猪舍内猪的总数要合理,尽量将危险系数降低。